返回
頂部
首頁 > 珠江網訊 > 正文
云南十大新聞人物候選人事跡展播 | 守護親情、守護平安、守護夢想……他們的故事感動你我
發布日期:2023-11-15    來源:云南網    瀏覽:428

原標題:云南十大新聞人物候選人事跡展播 | 守護親情、守護平安、守護夢想……他們的故事感動你我

自“云南十大新聞人物”評選活動正式啟動以來,不少讀者、網友積極向我們推薦自己心目中的候選人。

今天,一起來聽聽這幾位候選人的故事。

李榮芬

堅強的“最美媽媽”,背腦癱兒子上學

2022年初,一位媽媽背著14歲腦癱兒子上學的視頻在網絡上流傳,感動了眾多網友。她也被大家稱作“最美媽媽”,她就是曲靖市富源縣39歲的李榮芬。

李榮芬的兒子楊鑫盛因患有先天性腦癱,無法站立行走,生活不能自理?!八褪呛芟胱x書,沒上學時成天坐在家里翻閱他弟弟的課本。有時候,他弟弟不會做的題他反而會做,每當我看到他羨慕地看著弟弟背著書包去上學時,我都心如刀割,所以我下定決心要送他去上學?!崩顦s芬說。

幾經輾轉,李榮芬找到了中安街道扶貧育紅學校,校長傅福在了解情況后,隨即安排小鑫盛入學。就這樣,小鑫盛告別了13年的“家里蹲”生活,在媽媽的背送下“走”上了艱難的求學路。

為了方便照顧小鑫盛,李榮芬一家租住在富源縣城的一個老舊小區里,他們租住的房屋十分狹小。除了每天來回8次接送小鑫盛外,李榮芬還要照顧另外兩個孩子。為了給小鑫盛治病,家里欠下了很多債務,起初,小鑫盛的爸爸常年在煤礦做礦工,后來受傷無法再從事重體力勞動,就去外省打工掙錢。平時,李榮芬還打著一些零工,有時候要忙到第二天凌晨一兩點,而到了周末,她又會去做家政保潔。

令李榮芬欣慰的是,小鑫盛很爭氣,盡管被診斷為腦癱,但他身殘志堅,內心始終有一股不屈服命運的倔強。小鑫盛的成績在班里總是名列前茅,在學校時常獲得老師的鼓勵與表揚。

面對兒子渴望知識的眼睛,李榮芬仍然堅定地說,“只要我背得動,我就會一直背他去讀書!”

熊紫春

“90后”村長、科普博主,帶領村童解密昆蟲

“大家好,我是社長?!边@是快手賬號“滇蟲社昆蟲科普”博主熊紫春視頻的開場白。1990年出生的熊紫春,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鄉,成了中國科學院哀牢山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研究站的檢測員。

2017年起,他開始上傳昆蟲科普視頻。網絡上,他是一個科普昆蟲知識的“社長”;現實中,他則是一個立志要用自己的興趣和知識為家鄉作貢獻的村長。

回鄉8年,熊紫春利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,對水壩頭村及周邊區域開展了以昆蟲為主的生物多樣性調查,取得了很多成果,包括發現并發表臨滄地區昆蟲新物種15個、云南新記錄種1個、中國新記錄種1個。

2017年,熊紫春被推選為村長?!吧谒?,長于斯,一定要為我從小長大的地方作出一些貢獻?!毙茏洗合虼謇锏暮⒆涌破绽ハx知識,帶著他們一起去野外采集和學習,教他們正確認識身邊的物種,激發和培養他們的探索熱情和求真精神,讓他們知道學習更多的知識是有用的。

為了更好地把昆蟲科普和水壩頭村現有資源結合起來,更好地為村里帶來改變,熊紫春同父母商量后,把家里新建的房子改造成水壩頭村鄉村博物館。在公益組織、自然愛好者的幫助和支持下,以展示昆蟲標本、水壩頭村的老物件和特色農產品為主,并結合村里急需保護和傳承的民俗文化活動、傳統手工藝等內容的水壩頭村鄉村博物館正式開館。

熊紫春希望能讓水壩頭村以昆蟲多樣性為切入點,走鄉村旅游與研學教育相結合的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,建設成為美麗鄉村。

2023年2月14日,熊紫春以“昆蟲捕手”的身份,成為新華社《新青年紀錄》“中國@新青年”第八期的封面新聞人物。

玉喃溜

全國“人民滿意的公務員”,以“檢察藍”守護祖國“南大門”

2022年8月30日上午,全國“人民滿意的公務員”和“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”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。西雙版納州景洪市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部主任玉喃溜獲得全國“人民滿意的公務員”榮譽稱號。

“80后”的玉喃溜,是景洪市傣族村寨里土生土長的傣家姑娘。從檢12年來,玉喃溜始終踐行人民至上,辦理刑事案件1700多件,把1900多名罪犯繩之以法。不僅贏得同事肯定,更贏得邊疆少數民族群眾的贊譽,被群眾親切稱為“喃滴溜”(傣語“家里唯一的寶貝姑娘”)。因成績突出,先后被評為“全國優秀女檢察官”“全國最美公務員”“全國雙百政法英?!薄叭珖思t旗手”。

兩年來,玉喃溜結合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,依法批捕違法跨境犯罪案件150人,起訴210人。以“邊疆多一分付出,內地多一分平安”的堅守,扎實辦好案件、積極做好教育,守護好祖國“南大門”。


通過她的不懈努力,村民們漸漸意識到保護生態的重要性,主動將“禁止種茶毀林”等行為納入了村規民約中,進行重點整治,森林生態也逐漸得到了修復。在她的影響下,村里組建了法治宣講隊伍,知法守法、團結進步在各村寨里蔚然成風。

她是邊疆安定的守護者,又是少數民族語言普法的耕耘者;她是公訴席上的正義發聲者,又是熱帶雨林綠水青山的守衛者。她在祖國邊陲留下了一抹美麗的“檢察藍”。

王發

背著背簍上賽場的佤族少年,拿下網球男單冠軍

在2022亞瑟士青少年網球巡回賽廣州站,一個背著背簍的網球少年一路過關斬將,最終奪得U14組男單冠軍。這名少年名叫王發。

皮膚黝黑,笑容憨厚,背著背簍,里面放著他心愛的球拍和網球,這個佤族男孩來自云南省臨滄市滄源縣,是當地第一批正式接觸網球的孩子。王發奪冠后,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,新華社、人民日報紛紛刊文。

當然,這并非王發首次登上領獎臺。2020年,在上海舉行的一次網球巡回賽上,12歲的王發就表現優異,和隊友獲得男雙亞軍。

據介紹,王發來自云南野象網球俱樂部,俱樂部創始人是云南著名網球教練張曉洪。2016年,王發被云南野象網球俱樂部選中。

訓練時,王發和其他“網球少年”們一樣,不到6點就起床,7點到12點開始發球、揮拍等訓練科目,每天揮拍不低于7000次,下午連續兩個多小時進行體能訓練,包括長跑9公里和臥推等常規項目,晚上還有文化課學習。雖然辛苦,孩子們卻非常懂事,他們省吃儉用,鞋底磨穿了,才舍得去換;網球起毛了,還在繼續打。正是因為有那股精氣神,孩子們進步都很快。 加上王發奪冠,在6年時間里,當初學打網球的7個佤族孩子里,有6個已經拿了各個類別的巡回賽冠軍。

王發很珍惜每一次打球的機會,第一次看王發打球的人,都會被他的吶喊震驚。因為網球,他第一次學會說普通話,第一次擁有一張合影,第一次看網球比賽,第一次獲得第一名的成績,第一次和網球名人合影,第一次去游樂園......網球帶給他無數個生命中的第一次。因為網球,王發從一個靦腆內向的男孩變得自信開朗。

這些年,網球將他從大山帶出來,也把他帶去了更遠的地方。走出大山的他懷揣著一個夢想——“成為職業球員!”

(春城晚報-開屏新聞 記者馬雯 整理報道 部分內容來源于新華網、人民日報、光明網、西雙版納先鋒)

相關推薦
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-国产裸体视频免费区无码-日韩中幕文字在线-亚洲AV女同一区二区三区